资讯列表> 资讯详情

中年危机,是否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在说中年危机之前,我想先说一说危机这个词。

危机的最常见解释是:危险与机遇,意味着破坏和重新建设的开始,即破而后立。造成危险的可能是很严重的灾害,如地震,也可能是事故,如车祸,也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如看见一条蛇。也就是说是不是危险,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体验。换言之,只有内心足够强大到能够承担下来危险,机遇才会出现。如果内心无法承担危险,危机就会变为危害。

11.拉康精神分析简述.jpg

中年危机相比之下也许并没有这么强烈的冲击感,但其对人的影响程度却一点都不低。那么中年危机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遭遇中年危机呢?

a:中年危机到底是什么?

中年危机这个概念是心理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提出,其核心内容为自我怀疑,包括对自己现实状态的怀疑,对自我价值感的怀疑,对信仰的怀疑,对自我存在的意义怀疑。一旦陷入自我怀疑而无法找到新的答案,那么一系列危险的事情就会接踵而来。

b:为什么人到中年会自我怀疑?

答案很多,也很复杂。抛开各种现实的因素,如身体健康、生活压力、承担多重角色等等,有3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按照严重程度分别是丧失、假性自体和不完整的自体。

1. 丧失

有一个来访者,他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心理学,每天在网上各种上课的房间至少流连2-3个小时。最后找到我的时候,说是因为我说的“要从容面对未来”打动了他。

他的咨询断断续续的持续了2-3年,而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处理母亲离世的哀伤。这个伤痛到底有多大,以至于他完全不记得母亲到底是什么时候离开的。而他在母亲离开以后几年时间换了不知道多少份工作,每份工作都涉及不同的领域,他也考了很多个职业认证,也包括三级的心理咨询师。这时,他已经是一个8岁孩子的父亲了。咨询进展很缓慢,他谈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对他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他母亲从来没离开过,他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无所不能。所以他要追随母亲的脚步,什么都要去做,什么都能做。只是唯一不能碰触的,就是说到母亲离开这件事。一直到咨询结束,他的主要问题实际上都没有得到解决。因为他拒绝和母亲的分离,哪怕母亲已经不在了。

丧失对人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哀伤。拒绝分离等于拒绝丧失,拒绝丧失便无法正视现实,让自己生活在虚假的幻想之中。当他拒绝丧失的时候,危机已经悄然降临。无论他做出怎样的努力,考证也好,换工作也好,学习心理学也好,都无法让他摆脱内心最大的伤痛。无论考了多少个认证,做了多少种工作,都无法让他体验到一丝的满足和快乐。

人到中年,要承受的丧失会越来越多,或是身体机能不再如前,或是孩子长大离开家,或是亲人老去离开,甚至是感觉和时代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无论是哪一种,都有可能对于中年人造成一种结果——自我感的丧失。这种丧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也许在某个清晨,不知道被什么惊醒的我,突然发现我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我了。所有以前能承受的焦虑、无助一下子如同洪水决堤般的冲击着自己的心灵,让我们失去了活力和热情。

于是,我们开始问自己,我们到底怎么了?

2. 假性自体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工作稳定,家庭和谐,没有多大的经济压力,却总感觉到不快乐。而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孩子出生以后到6岁以前。他们很苦恼,不知道自己到底怎样才能快乐起来。无论是稳定的工作,还是和睦的家庭,仿佛都不再是自己幸福的基地,而自己的心越飘越远,不知目的地,更不知道要飘多久。

每当细细解读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类人大都从小就是乖宝宝,听话懂事,是父母家族的骄傲,上大学学的专业是父母建议的,毕业后的工作也是父母帮忙找的,结婚对象也是亲戚帮忙介绍的,前半生简直顺风顺水,不知道成为多少孩子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当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后,这一切都变了。因为压抑在内心深处几十年的那个“真性自体”和孩子一起再次出现了。

真性自体和假性自体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重要概念。简单来说,真性自体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愿望成为的自己,假性自体则是人们按照别人的愿望成为的状态。一旦孩童在很小的时候为了迎合父母成为了他们希望成为的状态,那么真性自体就会一直被抑制,维持在幼小的状态,假性自体就取而代之成为了人格的主体。用郭德纲的话说就是,你已经死了,你是你哥哥。

人有两个发展真性自体的黄金时期,一个是在3-6岁阶段,另一个是12-18岁的青春期。这两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自我中心,希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一旦错过了这两个阶段,那么再次出现的时候,便已是人到中年,甚至是老年,也有可能再也不会出现。

为什么孩子的出现会容易激发真性自体?

因为真性自体虽然被压抑在了潜意识的深处,但是它并不会消失,因为人成为真实自己的动力和本能一样的强大。人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会无意识的代入婴儿的感受,而婴儿以完全自我的状态出现的时候,会对他们幼年时的乖巧听话产生强烈的冲突体验。这种体验通常会非常痛苦。

这个时候,他们通常有两种反应:一是为了防御痛苦,继续压抑真性自我,就会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孩子;二是想办法不要让孩子去承受自己曾经承受的痛苦,会以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第一种做法就不再叙述,他们的孩子会遭受和他们同样的问题。但第二种做法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他们满足的是自己幼年时未曾被满足的真性自体,而不是他们的孩子。

一方面我们想激活真性自体来焕发生命的动力,另一方面我们已经习惯于假性自体给我们带来的社会适应和成就。李逵能干掉李鬼靠的是比李鬼更强大的力量,但如果李逵打不过李鬼呢?

中年危机就这么悄然的降临了。他们感觉自己曾经做的一切都是假的,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却一点都不知道。被压抑多年的真性自体仍然维持在幼年孩童的样子,没有得到滋润和成长,又如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于是,我们开始问自己,我们到底是谁?

3. 不完整的自体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会夸奖别人,总会找到各种理由来打击别人,并以此彰显自己的高明与权威;他们在任何场合总是试图成为焦点,把别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来,而很少去把这样的位置让给别人;他们渴望别人的赞美,对于批评和试图批评他们的人感到异常的愤怒;他们几乎不会站到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别人眼中,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情感的黑洞,无论多少的认可和赞美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自20世纪60年代起,心理学家科胡特对于这类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自体心理学。科胡特认为一个人的自体是精神世界的核心,是在早期的养育环境中通过与养育者持续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结构。一旦在早期养育的过程中,自体的形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自体结构的不完整,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便会出现以上的各种状况。

即使他们剥削了别人无数的赞美,他们依然无法感觉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不完整的自体结构会让他们感觉到异常的空虚。寻找人生意义有可能成为他们一生追求着的,却无法得到解决的问题。严格说来,他们不会遇到中年危机,或者说他们一生都在遭遇“中年危机”,因为他们的自我怀疑会一直持续,除非他们接受系统的长期的心理治疗,才有可能改善他们的危机。

幸运的是,这类人群的比例并不高,虽然增长的趋势比较明显。

以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年危机不会光顾到每个中年人。对于一个心理足够健康的人来说,现实中的各种压力虽然到了中年都达到一个峰值,但他们有足够的能量去客观的看待它们,并找到应对和解决的办法。这样的人往往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a、有足够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

b、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c、接纳自己的不足和脆弱。

d、允许自己对失去表达哀伤。

e、把自己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完全舍弃自己的需要。

就如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年危机既不会无缘无故的降临,也不会突然的降临。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同样的问题。不管我们前半生遭遇了什么,一旦顺利渡过了这个危险,那么真正的机遇就会到来,我们的生命会注入新的活力,开启更为精彩的人生。